|
若是翻閱畫冊,必定會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:歷代仕女圖所畫的美男,全都是單眼皮,雙眼皮的一個也沒看到。
唐伯虎孟蜀宮妓圖
四美圖
這是為什麼?單眼皮是蒙前人種的特徵之一,其原由是由於上眼瞼的上方脂肪較多,构成一道褶襞,將上眼瞼蓋住。這樣看來,古代的漢人是”純系”的蒙前人種囉?
但所謂“古代”,要看古到什麼時候。
秦、漢之前,漢族的血統或許較純,這從出土的秦俑可以获得證明。
秦俑臉寬、鼻扁,并且都有一雙單眼皮的鳳眼,恰是典范的蒙前人種。可是到了晉室東渡之後,漢族的遺傳結構就不成能再像秦、漢時那麼”純粹”。西元四至六世紀(魏晉南北朝),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侵(五胡亂華),結果入侵的異族大多被漢族夹杂,南下避難的漢族又夹杂了若干南邊土著民族。燦爛的大唐文明,就是這次民族大交融的結果。
根據族群遺傳學,如無重大外力干擾,在有限的時間內,族群的基因組成維持恒定。對漢族來說,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交融恰是”重大外力干擾”。”干擾”的結果,漢族的遺傳結構不成能不發生變化。
民族大交融
這種變化可以從唐朝壁畫及唐朝雕塑看出眉目。
唐壁畫中的各國供養人
壁畫和雕塑中都出現了凸鼻凹目标胡人,并且為數相當多。雙眼皮也出現了,但也只在胡人臉上。雙眼皮仍未大量出現,可能和這些壁畫及雕塑全都存在於北方有關。
唐胡人三彩
當時北方還是中國的文化中间,而被北方漢族夹杂的匈奴、鮮卑等遊牧民族,應該都是相當“純粹”的蒙前人種。儘管北方漢族的遺傳結構變了,但就眼皮來說,蒙前人種特徵之一的單眼皮,彷佛並未遭到几多影響。傳世唐朝仕女圖中的美男,人人都有一雙細長的鳳眼和單眼皮。這應是反应了當時體質人類學實況,而非僅僅出於審美的考慮。
唐壁畫中的仕女
唐周昉簪花仕女圖
類似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交融,宋朝再次發生。從南宋起,中國的文化中间遷移到長江流域。漢族的向南拓展,使得許多東南亞系統的民族融入漢族。同時,入侵北方的遼(契丹)、金(滿)等異族被漢族夹杂。大約從元代起,南邊土著大多皆已漢化,北方漢族已再也不大量添加新血,南北各地漢族的遺傳結構根基已經定型。
從民族學的角度看,與其將漢族視為一個民族,不如視為一個文化配合體。有少數民族曾這樣說過:”什麼是漢族?從來沒人說清晰。在我看來,就是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外的亂七八糟的一大群。”說法並非全無事理。漢族以配合的表意文字、儒家思惟及”全國”觀念為凝结力,將分歧方言乃至血緣的族群安稳地凝结在一块儿,而成為一個超大民族。在人類的歷史上,類似的例子十分罕見。
肖像畫的訊息
宋朝繪畫重視寫實,題材多樣,不避世俗。從宋朝的人物畫中,應可窺見宋人的體質及描摹。
宋劉松年《中興四將圖》局部嶽飛畫像
大約從元代起,文人畫家代替了職業畫家,成為畫壇主流。文人畫重視一己心靈感觉,不重視所描繪物件是不是形似。當文人畫橫掃畫壇的時候,只有肖像畫和民間廟牆畫不曾遭到影響。雖然肖像畫家常常被視為畫匠,但上自朝廷、下至民間,都必要肖像畫家為人寫真、傳神。從歷代傳世肖像畫中,可以看出許多有趣的訊息。
宋太祖趙匡胤(單眼皮)
宋太宗趙光義(雙眼皮)
發現在歷代帝後中,宋太祖(趙匡胤)是單眼皮,其弟宋太宗(趙光義)卻是雙眼皮;
元世祖忽必烈(單眼皮)
忽必烈之妻——皇後徹伯爾(雙眼皮)
元世祖(忽必烈)是單眼皮,其皇後(徹伯爾)卻是雙眼皮;
朱元璋之妻——馬皇後(單眼皮)
明宣宗朱瞻基(雙眼皮)
明太祖(因肖像差異太大,真人百家樂,不放圖)、馬皇後、明成祖是單眼皮,明宣宗卻是雙眼皮;
清世宗雍正(單7M足球即時比分,眼皮)
狷介宗乾隆(雙眼皮)
清世宗(雍正)是單眼皮,狷介宗(乾隆)和他的貴妃慧賢卻是雙眼皮……。在歷代畫家中,宋徽宗、倪瓚(雲林)、惲壽平(南田)、金農(冬心)是單眼皮,沈周(石田)、徐渭(文長)、曾鯨(波臣)、陳洪綬(老蓮)、王時敏(煙客)是雙眼皮……
南邊民族的融入
唐朝以後的雙眼皮增多,可能和西域胡人(屬高加索人種)的混入和南邊開發有關。唐朝多量西域胡人來到中國,不成能不和漢人通婚。另外一方面,南邊的土著雖屬蒙前人種,但混有地中海人(屬高加索人種)、矮黑人的血統。過去他們分佈至華南(乃至華中),隨著漢族向南拓展,有的被夹杂了,有的向南逃遷。從中南半島人、馬來西亞人及中國南邊少數民放身上,應可看出華南原居民的原始描摹。
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三彩女立俑
從秦俑清一色的單眼皮,到偶而出現雙眼皮的唐朝壁畫和雕塑,到宋朝以後肖像畫的雙眼皮增多,這些事實告訴我們:隨著民族交融,漢族的遺傳結構已一變再變,早就和以黃河道域為中间時纷歧樣了。
傳統審美觀的沒落
儘管肖像畫中的男女人物有單眼皮也有雙眼皮,但歷代仕女圖中的美男,卻無所破例地都是單眼皮。這為什麼?
唐張萱搗練圖局電熨斗,部
事理很簡單:為人畫像,必須忠於事實,但繪製仕女圖卻無此限定,只要按照約定成俗的審美觀,便可以畫出本身心目中的丽人。歷代的審美觀並非一成不變,如唐人崇尚穠豔豐肥,明、清崇尚纖弱輕柔,但独一不變的是:對細長鳳眼和單眼皮的偏好。
唐宮樂圖中穠豔豐肥的仕女
明唐伯虎牡丹仕女中纖弱輕柔的仕女
在繪畫中,從現存最古的一幅人物畫──東晉顧愷之的《女史箴圖》起,一向到清末民初,乃至到抗戰之前,對單眼皮和細長鳳眼的偏好從來沒有變過。
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
仕女圖中陈旧见解的單眼皮,在晉朝和唐代可能出於寫實。當舉目所見,無論男女無不是單眼皮時,形諸圖画天然不成能出現雙眼皮,這就像西方畫家不會將西方人畫成單眼皮的事理是一樣的。
唐弈棋仕女圖
宋王詵繡櫳曉鏡圖
但是,宋代以後,將丽人畫成單眼皮卻成為一種程式。程式的构成,或出於陳陳相因,或出於長期以北方為文化中间所构成的審美觀的制約。總之,在中國人的審美觀未被西方的審美觀淩越以前,中國人對於丽人的認定是有本身的標準的。
元周朗杜秋娘圖
明杜堇宮中圖局部
清費丹旭探梅仕女圖
這種中國人的自家標準,大約在抗戰前後被徹底摧毀。從最先的“月份牌畫”中,大致可以看出中西易勢的過程。
老上海月份牌畫
月份牌畫起始于二十世紀初的上海,是一種參用西畫技法的仕女圖廣告畫。初期月份牌畫所畫的美男,體態較為纖弱,眼型以細長鳳眼、單眼皮占多数。到了後期,體態广泛較為健美,眼型則以雙眼皮、大眼睛占多数。轉變的軌跡清楚可尋。 |
|